33f0592c5e3dee33f235a14884b159b8.jpg

视之不见名曰夷,听之不闻名曰希,搏之不得名曰微


老子在这一章中描述了“道”的特性,它超越了常规感官的感知。看不见的称为“夷”,听不到的称为“希”,摸不到的称为“微”。这些特性表明“道”是不可见、不可听、不可触的,它超越了我们感官经验的范畴。


如果“道”是一款隐形斗篷,那么老子就是在告诉我们:“穿上这件斗篷,你将消失在人们的视线、听觉和触觉之中。这就是为什么“道”总是能够避开我们的追捕,它比任何隐形斗篷都要高明。


此三者不可致诘,故混而为一


老子指出,这三种特性是无法深入探究的,因此它们混合为一个统一的概念,即“道”。这个统一体是模糊不清、难以捉摸的,它既不是明亮的,也不是昏暗的,它是一种超越对立的存在。


如果“道”是一个魔术师,那么“此三者不可致诘”就像是魔术师的终极魔术,让观众无法理解其奥秘。“道”把‘夷’、‘希’和‘微’这三个小魔术混合在一起,然后变出一个大魔术,让我们都惊叹不已。


其上不皦,其下不昧。绳绳不可名,复归于无物


老子继续描述“道”的模糊性和不可名状性。它没有明确的上下界限,它连绵不绝,最终回归到无形的状态。这种状态被称为“无状之状”,“无物之象”。


如果“道”是一个迷宫,那么“其上不皦,其下不昧”就像是迷宫中没有明显的标志,让人难以找到方向。你永远不知道它通向哪里,也不知道它从何而来。”


是谓无状之状,无物之象。是谓惚恍


老子将这种状态称为“惚恍”,意味着“道”是模糊不清、难以捉摸的。它没有明确的形态,没有具体的形象,它是一种超越常规认知的存在。


如果“道”是一个梦境,那么“是谓惚恍”就像是梦中的景象,既真实又虚幻。你醒来后无法完全回忆起它的细节,但它的影响却深深地留在了你的心中。


迎之不见其首,随之不见其后


老子强调“道”的无限性和永恒性,它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,它超越了时间的限制。


如果“道”是一场马拉松,那么“迎之不见其首,随之不见其后”就像是你永远无法看到比赛的起点和终点,你不知道它从哪里开始,也不知道它在哪里结束,但你知道你一直在跑。


执古之道,以御今之有,能知古始,是谓道纪


老子在这里提出了通过理解古老的“道”来掌控现实世界的方法,并能够洞察宇宙的起源和规律,这被称为“道纪”。


如果“道纪”是一本历史书,那么“执古之道,以御今之有”就像是通过阅读历史来理解现在,它不仅告诉你过去发生了什么,还告诉你未来可能会发生什么。


我们可以看到《道德经》第十四章不仅仅是哲学的深奥论述,它也是对“道”的神秘性和超越性的深刻反思。